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介绍

新生儿听力筛查分五个阶段,即初筛(出生后3天)、复查(出生后42天)、全面诊断评估(出生后3个月)、听力干预(出生后6个月)和长期随访。那么新生儿听力复查都包含哪些项目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耳声发射OAE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一般新生儿筛查,记录耳声发射在72小时之内。耳声发射未通过的,一定程度上,可能为耳蜗外毛细胞功能障碍,存在所谓的“蜗性听损”。

  声导抗

声阻抗是指媒质中声的吸收,等于界面声压与通过该面的声通量(质点流速或体速度乘以面积)之比。

声阻抗测试又称中耳分析仪,用以对中耳炎症、咽鼓管功能及镫骨肌反射的了解与诊断,一般用于鉴别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混合听力损失。

  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ABR)

AABR是通过专用测试探头实现的快速、无创的ABR检测方法。AABR 技术的使用,目的在于与OAE技术联合应用于筛查工作,全面检查新生儿耳蜗、听神经传导通路、脑干的功能状态。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现蜗后病变的比例较大。如果单纯使用OAE,可能会漏筛蜗后病变。因此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最好采用OAE和/或AABR联合进行听力筛查,以免漏筛本病。

  听性脑干反应ABR

ABR主要鉴别诊断:①传音性耳聋:V波反应阈提高但阈值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声波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向右移位。②梅尼埃病:有重振的耳聋表现为V波阈值提高,但在阈上20dB以内的声刺激时,潜伏期就缩短,并达正常值;③听神经瘤:I—V波间隔延长或V波消失,但若患者I波不能明确肯定时,则假阳性率很高,此时应结合耳蜗电图综合分析,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两耳I-V间隔差大于0.4ms,或一侧I-V间隔大于4.6ms(应考虑年龄及性别因素),则提示有蜗后病变;④诊断脑干病变:多发性硬化、脑干血管病变和脑干肿瘤等同样可引起诱发电位的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应结合病史及有关检查进行鉴别。功能性聋和伪聋:可客观评估听阈,但需注意短潜伏期电位和短声检查容易低估低频域残余听力。

  多频稳态检查(ASSR)

多频稳态检查(ASSR)是由多个频率持续的即稳态的声音刺激信号诱发而产生的通过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反应。稳态听觉诱发反应是由调制声信号引起的,反应相位与刺激相位具有稳定关系的听觉诱发反应,由于其频率成分稳定而被称为“稳态诱发反应”。可以一次性地对多个频率的听力状况做出判断。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是指给有一定强度比率关系的纯音,刺激耳蜗产生的,在外耳道内可以记录到的,出现频率与刺激频率有关的音频能量。它用于评价听觉外周系统的功能,尤其是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

  核磁共振(MRI)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脑部核磁共振(MRI)可用于检查大脑及内耳发育情况。

  CT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CT可用于对中耳小胆脂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的早期发现及诊断。

        热门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