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是如何造成的?为什么一开始不容易发现?
听力损失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年龄增长与噪声损伤。
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包括先天与后天的)、耳毒性药物,还有很多耳部疾病都可以导致听力损失的发生。
其中,90%的听力损失都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在这种类型的听力损失情况中,耳蜗中原本健全的毛细胞受到了损失。在这些受损伤的区域,神经细胞不再产生电冲动,结果造成信息的缺失或有误。
▲听力损失的原因及症状
通常,频率越高的区域越容易受到损伤。因此,高频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听力损失之一。
高频听力损失为2000-8000Hz范围内的听力下降,这会使得本来就很轻柔的高频声听起来更加困难。
这些高频音包括t,sh,f,p和s等,可表现为对女性和儿童的声音不敏感,听不到鸟鸣声甚至门铃声等。
为什么越高频的区域越容易受到损伤?
频率越高的区域越容易受到损伤是由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要与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耳蜗的解剖结构和听神经的分布有关。
▶ 外耳道的自然共振效应
在频率为2kHz-4kHz范围内的,外耳道对声音的增益最大,可在鼓膜处放大10-15dB。
研究表明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常常位于噪声频率之上的一倍频程处。
外耳道自然共振峰为2kHz-4kHz,故最容易导致4kHz-6kHz频率范围内听力损失。
▶ 耳蜗的解剖结构
耳蜗的外形似蜗牛,呈螺旋状。耳蜗基底膜上不同区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蜗底感受高频,蜗顶感受低频。
但是不论是高频声还是低频声,均需通过蜗底周基底膜的振动自下而上传播,因此感受高频的基底膜更容易疲劳和受损。
此外蜗底也更容易受到耳毒性药物的侵害。
▶ 听神经的分布
听神经的外层由来自蜗底的神经组成,传送高频音;中心部由来自蜗顶,传送低频音的神经组成。
外伤、缺血、缺氧等环境的变化,都会最先影响来自高频的外层神经。
综上,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很多听力损失都是先从高频开始了。
听力损失为什么很难及时发现?
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不太明显,因为大多数声音依然可以听见。
然而,当环境中充满噪音时,他们理解对话会变得困难和吃力。
而有趣的是,听力正常者和听力受损者对于过响的、难听的声音的感受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对于听力受损者,如果声音大了同样也很怕吵。
这就是听力损失通常不会被立刻发现的重要原因。
易声听力是北京康易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全国连锁听力服务机构,是丹麦唯听助听器(中国)战略合作伙伴、丹麦唯听助听器官方授权服务中心、瑞士峰力助听器官方授权服务中心,中华医学会【易听中国】项目指定听力服务机构。为全国超过300家大中型医院提供助听器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易声听力主要提供免费听力检查、免费试听、免费听力评估、免费人工耳蜗咨询及听力康复指导等服务,解决听力困扰,还您有声世界!
易声助听器唐山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15232725257
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88号宝升昌写字楼1005室
上一篇:人工耳蜗与常规助听器的区别下一篇: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原因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