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工耳蜗VS助听器

听力损失不可逆

听力损失带给患者及家庭的影响如此巨大,是否能治疗呢?已经下降的听力是否可以恢复呢?从目前来看,除了传导性听力损失,突聋等少数听力损失可以恢复或者部分恢复,绝大多数超过3个月以上的听力损失都是不可逆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都需要借助内耳耳蜗中的毛细胞进行声-电转化。在我们耳蜗内,有3千多个内毛细胞,以及1万多个外毛细胞,它们在整个听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它们,声音就无法顺利传递,我们也就无法听到声音。虽然听着数量众多,但是它们却十分脆弱且珍贵,耳蜗内毛细胞属于不可再生的永久性细胞,一旦受损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完结。当内耳毛细胞越来越少,听力就会越来越差,直至完全听不到。毛细胞无法再生,而声音传播必须通过毛细胞,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听力损失不可逆。

听力损失的两大干预方式: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

听力损失不可逆,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干预,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将是方方面面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影响的后果也会逐渐加重。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公认的有效干预方式。那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有什么不一样呢?对听力损失患者来说,应该选择佩戴助听器还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呢?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被耳朵接收的最终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助听器-智能的声音放大器

助听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并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放大器对声音电信号进行处理,主要是放大,同时进行降噪等优化处理,最后通过受话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传到耳朵内。被放大后的声音可以被具有残余听力的耳朵所听到。

人工耳蜗-“里”应“外”合的电子耳朵

通过前文我们知道,内耳的毛细胞不可再生,而电子耳蜗则是代替了内耳的毛细胞,起到声-电转化的作用。通过体外的言语处理器收集声音,体内的处理器进行编码处理,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极刺激听神经,继续后续的声音处理过程。也就是说,人工耳蜗最终传递的是电信号,且无论是否有残余听力,人工耳蜗都适应。

两者适应人群

从两者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助听器的前提是我们的听觉系统还具有残余听力,还可以听到被放大后的声音信号。通过纯音测听及其他听力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听力损失程度。根据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当我们自觉听力下降时,听力损失的程度往往已经是中度了。

助听器的适应症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当成人听力损失为中度,儿童为轻度,即建议佩戴合适的助听器进行干预。但当平均听力超过80分贝,也就是重度或者极重度的听力损失患者,可以先尝试佩戴助听器,看助听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理想或者没有效果,则可以考虑人工耳蜗。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都是帮助听力损失人士回归主流社会的有效手段,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医生、听力师与验配师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干预设备。同时我们提倡,听力损失应尽早干预,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带给我们的各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帮我们更早地回归有声世界,享受聆听的美好!

吉林省长春市易声听力服务中心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恒兴国际城2号楼10楼1019

电话:0431-82760040  手机:15948308824

 

        热门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