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说话爱“打岔”?何为老年聋?(上)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患者反应在平时交流中把听到他人说的话听成其他的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岔”。
但我们帮老人做完检查后都会发现老人存在老年性耳聋,但患者知道这种结果后第一反应是我还不用戴只是有时听错并不是一点也听不到,这样想到底对不对?当老年人存在听力下降,采取任其发展听之任之的态度对吗?
答案肯定是不对的,要知道听力不好的人,因为听不好慢慢就不爱说话了,反应也会变慢,甚至智力也会衰退,这样就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

老年性耳聋是伴随年龄增长,对称的逐渐加重听力丧失。这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老年聋是伴随老化过程中主要由于听觉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自然的听力损失。一般40岁开始出现症状,60-70岁老人听力减退者占30%-40%,是老年人群中第三个最常见的慢性病。
1·病因
1. 外部因素:人体在生命中各种噪音的长期损伤的积累,以及既往应用过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的人群。
2. 人体内稳态的改变
➀ 血管病变:动脉硬化也会影响听觉系统的血管,影响氧的交换,引起代谢障碍。
➁ 血液流变学:在老年过程中,血液粘滞性等能力的改变。
➂ 机械性原因:听骨链变性,基底膜硬化,耳蜗导水管阻塞。
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症状
1. 隐匿性、渐进性的双耳听力下降,多以高频为主,言语识别能力明显降低。
2. 耳鸣 多数人有高调性耳鸣,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3·言语识别能力为何下降


地址:河北省晋州市中兴街561号
上一篇:助听器选配七项须知下一篇:噪音究竟是如何伤害内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