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基因那些事!
父母听力都正常,家族三代没有耳聋者,孩子怎么会遗传性耳聋?出生时好好的,为什么几个月后孩子就听不见了?
为什么孩子发烧后用了一针“消炎药”耳朵就聋了?为什么孩子挨了一巴掌、摔了一跤后就丧失了听力?
……
这些真的仅仅只是“意外”吗?80%的聋儿是听力正常夫妻所生
我国每年新增3.5万先天性聋儿,每年新增3-5万迟发性及药物性聋儿。在出生缺陷中,听力障碍是排名第二位的疾病。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2780万耳聋人群中,80%以上的耳聋患者都是听力正常的父母所生。
听力障碍病因学研究显示,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占据6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耳聋病例是基因缺陷所致!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相关致聋基因近300个,100个听力正常的人中,就有6个至少携带一种耳聋基因。更可怕的还在于,遗传性耳聋多数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就意味着即使父母听力正常,也一样可以生出聋儿。

SLC26A4基因突变,就是通常所指的“一巴掌致聋”。这是一种迟发性耳聋,是中国第二高发的致聋基因,突变检出率达12.7%。
新生儿出生时听力正常,但在成长中会因为感冒、外伤等原因逐渐致聋,因而需要密切跟踪监测,在合适的时机及时干预,避免孩子由聋致哑。
GJB3基因突变,也是一种迟发性耳聋,一般在青壮年时期才会发病。也就是说,出生时听力是正常的,听筛也通过了,但是成年后仍有可能发生迟发性的听力损失。
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就是我们常说的药物性“一针致聋”。
临床统计显示,这种药物性耳聋的基因突变检出率约为4.51%。
这类人群终生不能使用诸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之类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否则就会导致药物性耳聋。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千手观音》的演员,21位演员中有18位都属于“一针致聋”。

尽管当前中国每一个新生儿出生时都会接受医院的听力筛查,然而常规听力筛查技术并不能有效检出药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
只有将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与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遗传性耳聋患儿的检出率。
耳聋基因筛查最大的意义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的重要性,除了可以尽早发现药物致聋和迟发性耳聋,提前预警和及时干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耳聋基因诊断。这种耳聋基因诊断的结果对于类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治疗措施也是重要的指导依据。
易声听力助听器(宝鸡解放军三院店)
咨询电话:0917-3251343
联系地址:宝鸡市金台区十里铺街道大庆路翰林华府139号助听器门面房
上一篇:耵聍栓塞了,怎么办?下一篇:为什么新的助听器没有旧的助听器戴着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