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性聋以及如何保护耳朵
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接触噪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觉损伤,损伤部位主要在内耳,又称慢性声损伤。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在对生活交流能力发生显著的影响之前,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听力下降,一旦察觉,则难以逆转。

噪声性聋损伤部位在内耳。人体的内耳有18000个听觉细胞,这是一种感受听觉的、直径约0.01毫米的纤毛细胞,易受噪音影响,这些纤毛细胞一旦损伤后不能再生。
长期噪音刺激使耳蜗血管纹出现血循环障碍,严重者内皮细胞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病变,病变部位以耳蜗基底圈末端及第二圈病变最为严重。
此处主要负责接收4000HZ的声音刺激,此频率受损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损伤持续存在、听力进一步出现其他频率的下降,这就会导致我们日常所说的“聋”,人们的生活、学习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只有通过助听器甚至人工耳蜗来解决听力问题。
安全用耳小贴士
1.减少接触: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音乐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个体防护:参加噪音活动时注意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这是阻隔噪音、减少听力损害的有效措施。
3.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酗酒,少熬夜,健康饮食,管理情绪,保持好心情。
日常爱耳护耳注意事项
➊不经常挖耳;
➋保持耳道干燥;
➌正确擤鼻;
➍自觉远离噪声环境;
➎耳部疾病要及时治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不要使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身边的噪声,人们会不自觉地加大耳机的音量,如此操作更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
2.睡前不要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音乐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伤害会更明显。
3.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远离一切对耳朵、听力造成伤害的不利因素。我国古人把“耳聪目明”总结为聪明,可见良好的视力、听力是我们拥有学习、生活能力的基本保障。远离噪音、远离伤害、保护耳朵、保护听力。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长久享有聆听美妙声音的能力!
上一篇:怎样保养助听器下一篇:耳朵流脓流水的原因及能否佩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