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助听器的前世今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听力健康,开始认识并了解助听器,今天小易带大家揭秘助听器的前世今生。
助听器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5个时代:集声器时代、碳精时代、电子管时代、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代、数字助听器时代。
1、集声器时代
人类最早的助听器当属人们将手掌放置耳后,声音可以在中频和高频区增加5-10 dB,手掌同时起到降低耳后噪声的作用。另一改善声音感知的方法是走近声源。当声源与听音人的距离加倍时,声音强度减少6 dB;而距离减少一半,可以增加6 dB。
人类也曾使用过动物的角或打通的海贝壳做助听工具。更有效的声学助听器(集声器时代)应属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出现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耳喇叭、说话管、耳铲、耳盂和号角等。
这些装置起到了集音的作用,然后将收集的声音传入使用者的耳内。有些甚至可以提供15 dB的声增益。
2、碳精时代
助听器的碳精时代始于19世纪末。1892年第一个电话型助听器申请专利,并于1903年开始生产。其部件有一个碳颗粒麦克风、一个电池和一个磁性耳机。频响范围为1000-1800 Hz,增益为10-15 dB。但是,当身体前后运动时,由于碳颗粒的移动而在声音减弱或安全消失之前产生很强的静电。
3、电子管时代
1、电子管放大器
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问世,标志着助听器进入电子管时代。它具有更大的增益和更好的清晰度,但是体积大,不易携带。电子管助听器与晶体麦克风均具有高阻抗性,可相互兼容,通过控制线路的电压变化将信号放大。
2、可携带的(wearable)助听器
1938年电子管的小型化是助听器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同时问世的还有小型晶体耳机,这使得制造可以携带的盒式助听器成为可能。晶体麦克风和耳机在高温下不能工作,不能抵抗高湿度,而且易碎。在电子管助听器中,磁性麦克风和耳机替代了晶体元件。
4、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代
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问世取代了电子管,这使得助听器能够做得更小、不易破碎,而且使用寿命延长,从而标志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代的到来。集成电路助听器,具有更小的体积、更低的耗电量、更好的稳定性。集成电路使电子产品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助听器的外形也有了多种多样的变化。
从最早期晶体管时期的发夹式和眼镜式,到集成电路时期出现的耳背式,其后20世纪80年代又产生了耳道式,直至90年代,完全耳道式的诞生使得助听器在外观上达到了近乎看不到的程度。
5、数字时代
数字处理技术的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1986年数字调节的模拟机问世,真正实用的数字式助听器于1996年上市。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助听器的内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比如有的产品在助听器中设有“内置听力计”。

未来助听器的发展
未来,助听器不仅仅是辅助听力设备还是时尚的数码电子产品。数字式助听器是当今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也有许多较简易的助听器问世,以适应患者的不同需求。
温馨提示
关爱家人听力健康。如果发现家里老人说话爱打岔、听广播、看电视音量很大、打电话听不见等,请及时带老人到医院或者专业的听力机构检查听力,听力干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上一篇:2023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主题: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下一篇:3月爱耳月|进口助听器超值钜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