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的患者应注意传导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是由外耳或中耳病变引起的听力障碍。传导性听力下降的听力损失一般不超过60dB HL,而且环境噪声对于传导性听力下降者的听力有轻微干扰。是耳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第3级:耳廓残缺,仅有零星而不规则的突起;外耳道闭锁;听骨链严重畸形;内耳功能障碍。发病率最低,约为2%。
第2、3级畸形伴有颌面发育不全,表现为眼、颧、上颌、下颌、口、鼻等畸形,伴有小耳、外耳道闭锁及听骨畸形,称为下颌面骨发育不全。
二 后天性疾病

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可分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和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的化脓性炎,常见诱因是挖耳。
弥漫性外耳道炎致病菌其诱因是挖耳、游泳时外耳道进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
耵聍栓塞:耵聍分泌过多或排除受阻;外耳道炎症刺激;外耳道狭窄或自洁作用差,如老年人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无力等,这些原因都会阻碍耵聍排出,导致耵聍栓塞。
外伤性鼓膜穿孔:鼓膜外伤常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所致,可分为器械伤,如用火柴梗挖耳朵刺伤或刺穿鼓膜,或矿渣、火花等戳伤或烧伤;医源性损伤,如取耵聍或外耳道异物等;气压伤,如掌击耳部、爆破、放鞭炮、高台跳水及潜水等。
急慢性中耳炎: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通过咽鼓管途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急性中耳炎,以及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迁延成的慢性中耳炎,均可造成传导性听力下降。
中耳胆脂瘤:所谓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是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形成团块,其外以纤维组织与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内含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和含胆固醇结晶。
鼓室硬化症:此为中耳长期慢性炎症或反复急性感染的结果。鼓室硬化亦称鼓室玻璃变性,系鼓室黏膜上皮下沉积有斑块状胶原组织,多发生在鼓室黏膜和听骨上,发生于鼓膜上者仍称为钙化斑。可累及听骨、卵圆窗及其周围。
外耳道肿瘤:(1)外耳道乳头状瘤: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耳部良性肿瘤。
(2)外耳道耵聍腺肿瘤:此为耵聍腺增生所致,其组织结构与汗腺瘤相似。良性肿瘤有耵聍腺瘤和混合瘤,恶性肿瘤有耵聍腺癌和腺样囊性癌,以恶性肿瘤较常见。
中耳癌:这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可原发于中耳,或由原发于外耳道、鼻咽或腮腺的肿瘤侵犯中耳而来。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好发年龄为40-60岁,多数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听骨链损伤:听骨链损伤是各种暴力作用于外耳、中耳及头部,导致 听骨链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听骨链位置深在,单独损伤的机会不多。听骨链损伤多与严重的外耳道损伤或颞骨骨折同时发生,少数可因爆震伤及掌掴伤所致。
松滋市新江口镇乐乡大道C3-554号
电话:16347263637
下一篇:助听器“重振”现象了解一下